托马斯学校《2010年第三季度教学教研》教师发言稿节选

2010-11-3 9:11:28 人气: 来源:http://www.thomas-school.com

  吴群群老师: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相貌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喜欢听到表扬和夸赞的话,即使是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有好的一面,我们要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说的“赏识教育”。“孩子,你真棒!”一句出自肺腑的表扬,这就是赏识的开始。

然而,赏识并不就是随意的表扬、一味的说好话。赏识是需要学习的,只有做到赏识有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需要学习赏识教育,更多地运用赏识教育,更好地体现出赏识教育的价值,那么就需要教师个人运用智慧来完成。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呢?我认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能及时发现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还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又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胸,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保持一颗细致的爱心,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研究,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有教育智慧的火花闪现,都能成智慧型的教师,让我们都来努力做个智慧型的教师吧!

王雯老师: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一名老师,仅仅是从学业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们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再跟不同学生的接触中不难发现,孩子身上所体现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会衍生为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其根本就是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树立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全人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处世。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明明知道是错的,却偏偏选择错误的行为而为之,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这是我们不妨推敲一下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是为了激起你的愤怒,甚至也许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者追求叛逆,其实在我看来,究其根本是这样做会产生一种快乐使他们感到窃喜或痛快,只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这种快乐是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也是我想说的,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必不可少的第二点,要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

每个学生都是单纯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属性,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去规范,但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可以竭尽所能的去从好的方面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习惯,使之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人,为他以后的人生做一些好的建设和铺垫。

孙妙婷老师:

学生的不良习惯为什么这么多?首先是家长的溺爱。家长让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学生包办一切,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瘦一点累。其次是应试教育的超重负荷,让学校和家长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只要分数高即可“一俊遮百丑”。

任何好习惯都是相通的。一个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好习惯需许多方面塑造:欲求好人生,先求好习惯,欲求好习惯,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诉学生如何做,激发愿意去做,支持学生努力做,鼓励学生坚持去做。作为老师,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 细节入手,养成习惯

2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4注重家长合作

5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6好友监督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颗颗小树苗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才。

徐钰婷老师:

在少儿英语课堂中,老师不乏各种有趣刺激的游戏来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氛围。而这其中不免有各种游戏竞争。凡是竞争便会带来攀比和心理上的负担。老师的公正公平在此时会特别重要,也直接影响到老师威信的坚固。因此老是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就要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设想周到,并尽可能的设计团体性的有功能性的活动,而不是处处竞争的游戏。每个学生都代表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要对每个学生公平公正。不能够对可爱聪明的学生多一个微笑或者视而不见其某一个小错误而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少一份关爱且处处戴着有色眼镜。

老师要懂得与淘气的学生及时谈心,沟通彼此的想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孩子的错误,先肯定,进而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同时,作为老师也要树立好自己的威信。威信不是从冷面斥责而来。而是平时为人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让学生敬仰信任自己,把自己当朋友。

老师要教导每一位学生去欣赏每个同学的优点。也许下次某个学生在游戏中没有表现的令人满意,那老师可以带着大家一起拍手鼓励他。没有冷漠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被感动的。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学生才能感受到爱,才愿意敞开心扉进行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曲嵘嵘老师:

关于教师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不同的年龄段来与大家分享观点;

首先,教师这个名称,很多人认为,是那些通过某种资格认定,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其实,有据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只是一个称呼,我们每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一直在扮演教师的角色。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孩子成长的初期,人出生到孩子三年级左右这段时间里,父母的行为和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们在学校的老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结的一点经验是:看到孩子就看到了他们的父母。这个年龄段教师的一个心得体会就是,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和他的父母沟通,指出他们父母很多不合适被合理的言谈和行为。很多家长可能会感觉到,孩子到了四年级怎么开始不好管教了?怎么开始学会犟嘴了?就原因来说,四年级是孩子的第一次心理成长,经过三年的集体管理和家长对学生前三年紧盯式教育,孩子开始觉得,自己开始长大了,他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模式。经过三年的生活经验,他们开始觉得父母说的话有时候不见得是对的,父母在知识方面有时候不见得比他们多。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学生开始尊重老师多过尊重父母。这种尊重,更多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影响力慢慢的变得明显起来。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喜爱而决定对某一门科目的喜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这种好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家长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力还在,但是,教师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与老师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当孩子步入高中以后,因为一个老师而喜欢或讨厌一门课程的现象会慢慢的变少,生活的经历,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形成,都已慢慢的趋向成熟和完善,孩子对家长的情感已经趋向于我们理解的亲情,而对老师,更多的是我们理解的尊重,老师,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平等的个体与之沟通,而不是教育与训斥。老师带给孩子的真的就是一生的影响。

同样,老师也是一个成长的个体,老师也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并不断的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积累经验和学习知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分工。家长和老师,我们是否想好,应该以一副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孩子和学生面前。

李媛媛老师:

行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必将终身受益。身为老师,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传授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老师的言行和举动,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所以身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行为习惯特征也各有不同。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们去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每个周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和孩子们在一起上课学习,所以看到的只是在课上的表现。老师有义务去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家长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还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在课上老师的引导,再加上父母的影响,双管齐下,更有利于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并巩固。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新一代。

 

固安人才网